pdf
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:理性看待CDE文件,看好具备全球创新创新服务能力的龙头企业 - 中信证券
理性看待 CDE 文件,看好具备全球创新/创新 服务能力的龙头企业 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(2021.07.11-2021.07.10)|2021.7.11 核心观点 7 月 2 日,国家药监局评审中心 CDE 发布《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》(简称为“《原则》”)征求意见稿,强调以患者需求为核心,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研发原则。本期周报我们就来谈谈该征求意见稿对创新药及 CXO 板块的影响。 ▍“最优的治疗”对照药物尚未明确,静待《原则》落地。该征求意见稿中指出的“新药研发应以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为最高目标,当选择非最优的治疗作为对照时,即使临床试验达到预设研究目标,也无法说明试验药物可满足临床中患者的实际需要,或无法证明该药物对患者的价值。”对药品及 CXO 行业可能引发的影响备受市场关注。对于“最优的治疗”对照药物的选择,除了已有临床医生形成广泛共识或已纳入诊疗指南的成熟疗法外,部分刚上市不久的新药尚未在广泛患者群体中使用,真实世界临床试验数据不足,或价格十分昂贵,仅作为个别患者选择的新药,这类新药是否应当取代成熟疗法作为“最优药物”对照?什么才是临床试验中合理可行的对照组?该征求意见稿中尚未明确。该征求意见稿自发布之日起 1 个月内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,具体选择对照药物的原则,仍需待正式稿落地。▍抗肿瘤药物审评审批并未发生突变,以患者需求和临床价值为核心,长期有利于疗效优异的创新药物临床推进。根据 CDE 发布的 2020 年度药品审评报告,2020 年审评通过 1 类创新化学药 IND 申请 694 项,生物制品 IND 申请 500 项,其中抗肿瘤药物分别为 355 项(占比 51%)、294 项(占比 59%),抗肿瘤药物临床项目占比超过一半。自 2015 年审评、审批改革启动以来,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和注册审评审批持续改进,《原则》(征求意见稿)是对于改革以来探索和实践的阶段性总结,强调从患者需求出发,以临床价值为导向。从药企研发实践来看,2015 年改革以来,全球创新药物国内外审评审批时差缩短,单纯 me-too/毫无新意的药物开发策略早已成为过去时,药物发现 /临床前研发的同靶点fast-follow 策略也早已更多是以 me-better/Best-in-class(BIC)为目标。预计未来《原则》正式落地后,国内临床试验(基地和患者)资源的分配将得到进一步优化,低效重复建设得到限制,有利于真正创新、临床疗效优异药物的临床推进。▍药品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,关注具备真正全球创新及快速临床推进能力的龙头药企。目前 PD-1 等热门靶点药物尽管已有多个药物获批上市,仍有数个 me-too药物处于临床开发阶段,争夺未来市场份额。预计随着未来该指导原则落地,一方面,临床推进速度较快的药物将抢先成为新的最优治疗选择,大大提高后续药物临床试验的成本及难度(可能需要头对头)。另一方面,未来新药研发趋势将逐渐向 Best-in-class 和 First-in-class 演变,真正具有创新发现能力的药企才能不断推出新药更新换代,驱动公司长期发展。预计未来药品领域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,具有快速临床推进能力及源头创新能力的药企将加速发展,呈现强者恒强态势。 ▍行业门槛提高,也有利于头部和具有特色 CXO 公司的长期集中度提升。创新变革的长期趋势下,行业格局将进一步分化。一方面,不同 CXO 公司的竞争维度差异大,头部 CXO 公司主要服务于具备真正创新能力的一线药企和 Biotech 公司,比如药明康德 DDSU 的项目已是 BIC/First-in-China 为主,而泰格医药在订单需求大增,自身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,有能力更加关注合作项目的质量。另一方面,《原则》中也大篇幅阐述了临床试验设计的关键要点,如早期临床研究更加灵活的适应性设计要求、关键性研究的对照药物选择和方案设计等,临床试
共 24 页 2021-07-14
举报
预览图
还剩24页未读,继续阅读
下载所需金币:0